世说新语教学设计

时间:2025-09-02 23:44:19
世说新语教学设计

世说新语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,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教学设计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

教学目标:

1、顺畅翻译全文,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。

2、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: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。

3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。

教学难点

1、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。

2、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。

课时安排:

1课时

教学过程

一、导入

1、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,还需要诚信吗?如:朋友相处,商业营销,企业动作??各位同学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围绕“诚信”阐述自己的观点,比一比,看谁说得有理有据,令人信服。??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涉及诚信的文章——《(世说新语)两则》〈板书〉

二、问题再现

1、小组间交流,自学中遇到哪些需要识记的生字词。

2、释题:《世说新语》是古代笔记小说集,分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。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,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,善行美德的故事。《世说新语》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,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。作者刘义庆(403~444),南朝宋文学家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

三、知识拓展

1、朗读。指名学生朗读课文,师生共同正音,辨形。男女生比赛齐读。

2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。

3、提示重点词、句。(放幻灯片)

期:(古义)约定、(今义)星期。不:现写作“否”,表示不。引:拉。过:超过。顾:回头看。委:丢下、抛弃。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去。(如注意省略的成分)

2、小组合作翻译课文

〈1〉、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,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。

〈2〉、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。

四、能力提升合作探究,研讨质疑。

1、友人末到,陈大丘就独自走了。你是陈大丘,你会怎么做?(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“舍去”,因为友人不守时,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,表现你的态度)。

2、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?(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'元方“尊君在下”,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“已去”,而是详细地回答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”。当友人怒斥其父“非人哉,与人其行,相委而去”时。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:“君与家君期日中,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”,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。)

3、如何看待元方这个“时年七岁”的孩子?(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,行动的描写地表现。元方驳斥“友人”并“入门不顾”,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。由此可见,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)

4、“友人渐,下车引之,元方入门不顾。”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,为什么?(如答失礼,理由可参考:元方批评友人无理,自己更应做到有礼——友人已经认错,又是父亲的朋友,是长辈,即是有错,也应以礼待之。如答不失礼,理由可参考:友人失约在先,是无信;友人骂元方之父,是无礼;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)

五、当堂训练

1、下面短文,也出自《世说新语》,与《期行》进行比较阅读。

荀巨伯远看友人疾,值胡贼攻郡。友人语区伯曰:贼既至,谓巨伯曰:“远来相视,于令吾去,败以求生,岂巨伯所行邪?”贼既至,谓巨伯曰:“大君至,郡尽空,汝何男子,而敢独止?”巨伯曰:“友人有疾,不忍委之,宁以我身代友人命。”贼相谓曰:“我辈无义之义,而入有义之国!”逐班军而还,一郡并获全。

谈一谈荀巨伯是怎样的一个人?

2、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——“诚信”,联系社会现实,结合生活实际以“诚信”为题材写一段话。

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

【学习目标】

1、诵读课文,积累文言词语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。

2、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,学习古人的智慧、诚实、守信,尊重他人的美德。〖LM〗

【基础知识精讲】

一、背景材料

刘义庆(403~444),南朝宋彭城(现在江苏徐州)人,文学家。宋宗室,袭封临川王,曾任南兖州刺史。爱好文学,招纳文士。原有集,已佚。《世说新语》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。本文选自余嘉锡《世说新语笺疏》(中华书局1983年版)。

《世说新语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,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、轶事,以短篇为主,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。《世说新语》全书原8卷,分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、方正、雅量等36门,《咏雪》选自“言语”一门,《陈太丘与友期》选自“方正”一门。

二、课文剖析

1、写法精讲

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。《咏雪》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。在一次家庭聚会中,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。《陈太丘与友期》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,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。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,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,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,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。

2、重点精讲

(1)《咏雪》

这一则被编入书中“言语”一门,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,未加任何评论,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,谁的“语言”好,谁的不好,可一望而知。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。

“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儿女讲论文义。”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。短短的十五个字,涵盖的内容相当多。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,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。在这样的家族里,遇到雪天无法外出,才有“讲论文义”的雅兴。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,听众是“儿女”们。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全都说到了。

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。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。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?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:“俄而雪骤”,早先也有雪,但不大,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。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,于是“公欣然曰:‘白雪纷纷何所似?’兄子胡儿曰:‘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’兄女曰:‘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’”答案可能不少,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:一个是谢朗说的“撒盐空中”;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“柳絮因风起”。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,只是“大笑乐”而已,十分耐人寻味。作者也没有表态,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,“即公大兄无奕女,左将军王凝之妻也。”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,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。

《咏雪》译文:一个寒冷的雪天,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,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。忽然 ……此处隐藏29659个字……>

义正词严(君与家君期日中,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)

童真无邪

(君与家君期日中,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还有“元方入门不顾”都是童贞无邪的表现)

2、元方“入门不顾”是否失礼?说说你的看法。

1)不失礼(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,不反省自己的过失,反而怒责太丘,语言粗野;小元方则针锋相对,指出对方“无信”、“无礼”,义正而辞严。所以,这一则的核心是“无信”、“无礼”,宣扬的是正直不阿,为人正派的.品格。)

2)失礼(因为“友”毕竟是与父亲平辈,不应不尊重长辈。应该始终有礼貌,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,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,允许人家道歉。)

3、假如你是友人,或者是元方,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,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?

友人:

1)先道歉,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。

2)求得别人的原谅,今后注意改正

3)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,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

4)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

5)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,言而有信

元方:

1)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,指出友人的错误

2)应该始终有礼貌,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

3)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,允许人家道歉。

4)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

4、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?

——做人要诚实守信,礼貌待人。

5、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,体现在称谓上就有敬称和谦称。你能在文中找出这样的称谓变化吗?

——“君”是对别人的尊称;“尊君”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;“家君”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。

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?

——令尊、令堂、令郎、令爱、家父(家严)、家母(家慈)、家姊、舍妹(弟)、犬子

四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

五、课堂作业——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

1)陈太丘与友期行。

2)太丘舍去。

3)去后乃至。

4)相委而去。

5)下车引之。

6)元方入门不顾。

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

教学目标

知识与能力:

积累常用文言词语,全面正确评价人物。

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,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。

过程与方法:

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

情感态度价值观

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,学习中华民族守信、有礼等传统美德。

教学重难点

1.课文的朗读、背诵。

2.文言词语的积累。

3.把握人物性格,全面正确评价人物。

教学工具

多媒体

教学过程

一、导入

(设计一)孔融让梨的故事,是我们非常熟悉的。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,四岁的'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,孔融让梨的故事,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,并且一直流传下来,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,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,他是谁呢,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,和他交个朋友。

(设计二)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,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,他已经拥有了“健康”、“美貌”、“诚信”、“机敏”、“才学”、“金钱”、“荣誉”七个背囊。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,说不清过了多久,风起浪涌,小船上下颠簸,险象环生。艄公说:“船小负载重,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。”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。艄公又说:“有弃有取,有失有得。”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,把“诚信”抛进取水里。

寓言中“诚信”被抛弃了,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?

二、试读

1.教师范读。

2.角色分配(一生读故事叙述性语言,男生读友人语言,女生读元方语言。)

要求:

读准字音,读顺句子,读出停顿。

3.全班齐读。

三、试译

1.结合工具书及页下注释,理解文章。

2.教师提示:翻译文言文六字法(留、换、调、补、删、加)

3.师生共同归纳。

重点词句:

①过中不至(到) ②相委而去(丢下、舍弃) (离开)③去后乃至(才) ④下车引之(拉)⑤ 元方入门不顾(回头看)

尊君、家君、君的辨析:

尊君:对别人父亲的尊称。

家君:对自己父亲的尊称。君:对别人的尊称。

重点句子翻译:

①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;

②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

四、试析

1.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,元方就应该原谅他,而他居然“入门不顾”,弄得客人尴尬之极,无地自容,这的确有些失礼。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?

讨论归纳:

不同意。元方当时才七岁,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,使对方明理,并赢得对方的叹服,维护了父亲的名誉,这已属不易。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。

同意。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,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。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,只要改正,就是好的,不能总是抓住人的“小辫子”不放。

2.在“君与家君期日中。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?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?

讨论归纳:

妙在抓住“信”和“礼”进行反驳。首先指出“友人”失约在先,是不守信用,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,反而出言不逊,恶意攻讦(jié),是没有礼貌。针锋相对,言简意赅,不失身份,由此可以看出,陈元方是个聪敏,机智,善辩,懂得维护家人尊严,懂得为人之道。

五、运用

比较阅读《约不可失》

约不可失

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。是日,饮酒乐,天雨。文侯将出,左右曰:“今日饮酒乐,天又雨,公将焉⑶之?”文侯曰:“吾与虞人期猎,虽乐,岂可不一会期哉?”乃往,身自罢⑷之。

六、小结

拥有诚信,你将拥有一切;失去诚信,你将失去一切。

课后小结

自主学习,整体感悟部分体现“以生为本”的理念,让学生结合注解、工具书学会自学法,如圈点勾画,概括文意,复述课文,感知文意。课堂小练,此项活动中有多种能力的训练,如读、说、听、写。在比赛中既检查和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,完成了教学重点之一词汇的积累,文言语言的感悟,又拓展了知识,培养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。同时体现课堂自学效果。

板书

陈太丘与友期

《世说新语》

元方 友人

聪明伶俐 暴躁易怒

知信懂礼 知错就改

重诚信 知礼仪

《世说新语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