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说新语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5-09-02 23:44:15
《世说新语》教学设计

《世说新语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,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,选择教学目标,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世说新语》教学设计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世说新语》教学设计1

教学目标:

一、阅读浅易文言文。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。

二、反复诵读,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,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。

三、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,学习古人的智慧、诚实、守信,尊重他人的美德。

教学难点:

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,学习古人的智慧、诚实、守信,尊重他人的美德。

教学步骤:

本文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,反映了古人的家庭教育,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。《咏雪》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“咏雪”一事的始末,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,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。 《陈太丘与友期》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“无信、无礼”,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,聪颖机智,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。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,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。我们今天来学习《咏雪》。

一、介绍《世说新语》及刘义庆。

《世说新语》是我国南朝宋时期(420-581年)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。是由南朝宋刘义庆(403-444年)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,分为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、方正、雅量等三十六门,全书共一千多则故事,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,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、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。

刘义庆,南朝宋彭城(现在江苏徐州)人,曾任荆州刺史,爱好文学。《世说新语》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,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。

二、 教师范读《咏雪》,指明朗读节奏,读准字音。

1、朗读节奏

谢太傅/寒雪日/内集,与儿女/讲论/文义。俄而/雪骤,公/欣然曰:“白雪/纷纷/何所似?”兄子/胡儿曰:“撒盐/空中/差可拟。”兄女曰:“未若/柳絮/因风起。”公/大笑乐。即/公大兄/无奕女,左将军/王凝之/妻也。

应掌握的字音。

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谢道韫

三、学生诵读《咏雪》,初步感知文意。(大屏幕显示全文朗读节奏)

四、讲析全文,

1、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。

内集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

大屏幕显示全文译文,全体学生齐声朗读。

学生再读课文,感知人物思想感情。

五、合作探究

1、谢家的家庭氛围 如何?

指名学生回答,明确: 融洽、欢快、轻松、温馨、和乐的.家庭氛围。

你觉得“撒盐空中”、“柳絮因风起”谁更好?

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,归纳概括,明确: “柳絮”的比喻更好些,有优美的意象“柳絮”,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,有深刻的意蕴。“撒盐”虽形似而无好的意蕴。

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?

指名学生回答,明确:可用来喻“飞雪”的喻体还有如:鹅毛、蒲公英子等 ,我们常说“鹅毛般的大雪”。

如何理解谢太傅的“大笑乐”?

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,归纳概括,明确: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,只是“大笑乐”而已,十分耐人寻味。作者也没有表态,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,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,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。

拓展引申,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古诗句?

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

——韩愈《春雪》

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

——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
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。

——李白《北风行》

六出飞花入户时,坐看青竹变琼枝。

——高群《对雪》

学生集体背诵全文。

  总结

 本节课的学习,在写作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,描写景物时,我们要尽量选用能表达丰富意蕴、带给读者美感的意象,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,更富有诗意,带给读者更多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。

课外作业

课外收集两则有关我国古代少年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,并讲给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听,把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美德传承下去。

《世说新语》教学设计2

学习目标:

1、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,学习古人的智慧、诚实、守信,尊重他人的美德。

2、阅读浅易文言文,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。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,并能分析人物形象,概括其性格特征。

教学重点:诵读课文,积累文言词语。教学难点:分析人物形象,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内容: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。《咏雪》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。在一次家庭聚会中,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。《陈太丘与友期》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,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。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,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,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,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。

第一课时

一、导入新课:

同学们,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,如四岁画画的王冕、七岁做诗的曹植、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。

自古以来,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,关于他们的美谈,至今流传。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《杨氏之子》,(梁国杨氏子九岁,甚聪惠。孔君平诣其父,父不在,乃呼儿出。为设果,果有杨梅。孔指以示儿曰:“此是君家果。”儿应声答曰: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”)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、聪慧。今天,我们再次走进《世说新语》,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。

二、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。

(一)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,上课交流。如四岁画画的王冕、七岁做诗的曹植、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。

(二)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。(教师补充)

《世说新语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,南朝刘义庆编著。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。以短篇为主,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。主要记述东汉末年经三国至两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,对统治阶级的情况也有所涉及。各篇通过许多人物的遗闻轶事和生动言谈,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,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、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。篇幅短小,语言简练,辞意隽(juàn)永。鲁迅称其为“一部名士底(的)教科书”。 《世说新语》全书原8卷,分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、方正、雅量等36门,《咏雪》选自“言语”一门,《陈太丘与友期》选自“方正”一门。

1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、轶事,以短篇为主,在写 ……此处隐藏32245个字……”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?

【答案与解析】

 聚会。 (2)像。 (3)急、大。 (4)凭借。

(5)约定。 (6)离开。 (7)拉。 (8)回头看。 (9)不久。 (10)表判断。 (11)才。 (12)语气助词,可译为“啊”。 2.(1)不一会儿,雪下得紧了,太傅高兴地说:“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?” (2)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。 (3)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,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。 (4)您正午不到,就是不讲信用;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,就是失礼。 3.(1)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儿女讲论文义。 (2)即公大兄无奕女,左将军王凝之妻也。 (3)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 4.C(正确断句为“与儿女/讲论/文义”。) 5.D(D项两句的“是”都解释为“这”。) 6.B(“儿女”是指其子侄辈。)

7.营造了一种温暖、和谐、愉快的家庭气氛。和谐、平等、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。 8.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、有礼有节的儿童。待人接物要诚实、守信、尊重他人。 9.“君”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,犹今之“您”。“尊君”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。“家君”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。 10.(1)回头看。 (2)以……为耻(或:认为……是耻辱)。 (3)用来……的方法(手段等)。 (4)用袖子装。

11.骚动紊乱,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(或: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),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。

12.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。 13.①甲文主张讲“诚信”和“礼仪”;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,整军纪,倡导节制利欲,从军为国为民。

[乙]文参考译文:

僰族人(善于)调教猴子,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,(使它们)旋转得很圆、转动有角度(很有章法),配合音律节拍(默契)。四川的(一个)儿童看了很妒忌它们,为自己不如它们而感到羞耻,想着用什么方法打败它们,就用袖子装了茅栗前往。宴席开始猴子们出来(表演),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,左右的猴子跳得都很合节拍。四川的儿童装作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,将它们扔到地上。猴子(见了)扯掉衣服上前争抢,撞倒了酒壶,掀翻了桌案。僰族人(怎么)呵斥也不能制止,非常沮丧。

郁离子说: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,骚动紊乱,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(或: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),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,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呢?

《世说新语》教学设计15

教学目标:

1、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,学习古人的智慧、诚实、守信、尊重他人的美德。

2、了解刘义庆和《世说新语》。

3、阅读浅易文言文,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,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。

教学重点:诵读课文,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。

教学难点:针对文中内容,谈谈自己的见解。

第一课时

一、导入新课

学生齐读课文前言,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,如:司马光砸缸、四岁画画的王冕、七岁做诗的曹植、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。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?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。

二、学习《咏雪》

(一)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:

1、先请学生介绍。

2、教师补充:

刘义庆(403——444),南宋人,爱好文学。《世说新语》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。

《世说新语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。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、轶事,以短篇为主,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,不作任何夸饰。《世说新语》全书原8卷,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,分为《德行》、《言语》、《政事》、《文学》等三十六门。《咏雪》选自“言语”一门,《陈太丘与友期》选自“方正”一门。

《世说新语》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,尤重于晋。所记事情,以反映人物的`性格、精神风貌为主,作为史实来看,绝大多数无关紧要。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、贤妻、良母、廉吏的事迹,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、酷虐、吝啬、虚伪的行为,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。《世说新语》的文字,素称简洁隽永,笔调含蓄委婉。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,更绝少夸张之处。但寥寥几笔,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。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,删落枝叶,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,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。并且,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,大多是活的口语,使人如闻其声。

(二)诵读课文

1、学生自由朗读、背诵。

2、全班齐背,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。

(三)疏通课文大意

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《词语手册》,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,然后在班级交流,逐句请学生来翻译。必要时,教师精讲点拨。

(四)合作研讨

1、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?

明确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。

2、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?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。

明确:融洽、欢快、轻松。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。

3、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,有什么用意?

4、文中的两个比喻,你认为哪个好?为什么?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?

明确:言之有理即可。如 春雪 韩愈

新年都未有芳华,二月初惊见草芽。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

三、当堂完成课堂练习,并再次背诵课文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检查复习

1、背诵《咏雪》,并当堂默写。

2、文学常识回顾。

3、文中重点字词解释: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

二、学习《陈太丘与友期》

(一)读课文,说大意。

1、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,读至熟练为止。

2、 让学生同桌合作,理解疑难词句,并口头翻译课文。

3、 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。

4、 之后班级交流,逐句翻译课文。疑难字词,教师加以强调。

(二)读课文,说人物。

1、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、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2、 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,要求准确、流畅和有感情。

3、 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,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。

如:元方——聪明、懂得为人的道理。

(三)读课文,说语言。

1、默读课文,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。如:期、舌去、乃、尊君、不、委、家君、则、引、顾。

2、默读课文,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。

(四)读课文,说看法。

1、 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?(无礼、无信)

2、 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?(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,从反面来说明“信”和“礼”的重要性。)

3、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“入门不顾”是否失礼?

(五)当堂背诵比赛。

《《世说新语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