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蝉脱壳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5-08-27 04:04:07
《金蝉脱壳》教学设计

《金蝉脱壳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,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,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金蝉脱壳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《金蝉脱壳》教学设计1

教学目标:

1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,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。

2、通过有感情地品读,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,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,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。

3、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,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。

4、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、理清表达顺序,能准确地背诵4、5两个自然段。

教学重点:

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,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。

第一课时教学过程:

主要目标:

1、正确、流利、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、划出陌生字词,能结合课文自学。

3、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,理解课文的内容。

4、指导学生写字,完成习字作业。

教学重点:

正确、流利朗读课文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引入生活情境,整体感知文本

1、夏天刚刚过去,在夏日中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生趣,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们,恐怕都捉过蝉,能把当时捉蝉的情境给大家讲一讲,让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快乐吗。

2、师生进行简要交流,激发学生再现当时的捕蝉场面。

3、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脱壳的?(如果生知道,让其简要说)

4、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一下蝉是怎样脱壳的。

5、板书:

7、金蝉脱壳

读题,正音。(除在这个成语中读“qiao”其它都读“ke”。)

理解这个成语的大体意思。

6、激发自读,整体感知课文

a、我们课文中描写的这个蝉是什么样子的,它是怎样脱壳的呢?请大家默默地朗读,边读边感知。

b、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至两遍感知。

二、正确流利朗读文本

1、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,相信对蝉是什么样子,及是怎样脱壳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,现在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能把书读得正确流利,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:

a、划出自己感觉陌生的字词,读准,并结合课文理解。

b、一句一句朗读,读准每一句,达到流利通顺。

2、检查学生自读情况。

节节过关,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,并能让绝大多数人读得正确流利。

三、理清文本结构,感知文本内容

1、我们的课文题目是“金蝉脱壳”,课文的哪些小节是写“金蝉脱壳”的,再读默读课文,标出。

2、与生简要交流,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结构。

四、指导写字,完成习字作业

1、引领学生仔细读字,体会字的间架结构。

2、有重点地指导一些字。

3、学生完成习字作业,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。

〖自我点评〗

我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更需要有务实的精神,这一课时要解决最基本的“语文”,书需要正确流利地读,文本内容需要整体地把握与理解,字需要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其工整地写。想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基本任务,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干净、利索、有效。在设计这一课时时,我尽力地这样做了。

第二课时教学(详案)

完成目标:

1、通过有感情地品读,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,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,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。

2、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,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。

3、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、理清表达顺序,能准确地背诵4、5两个自然段。

主要目标:

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,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。

教学过程:

模块一:直接引入,(并感知脱过前样子)

1、板书课题,读题,读出形象来。

2、指题设疑:

a、指板书“金蝉”,刚爬上树的蝉是什么样子的?――肥肥的,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

b、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`壳里慢慢爬出来的,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,读一下感受一下。

模块二:感受“怎样脱壳”

1、大家刚读了一遍,脑中对蝉虫的脱壳过程是不是很清晰呢?再默默地把这节读一遍。

2、蝉虫在脱壳时,肯定不是一下子就从壳儿里爬出来的,它先是怎样,又是怎样,接着又怎样,最后怎样?再轻声读一下课文感受一下它脱壳的顺序。

3、交流,让学生说一下或按书读一下。

4、板书:背→头→脚→尾

5、再把这部分好好读一下,把这个清晰的过程映在自己的脑中。

6、指导读,清晰地读,边读边让人看到这个场面。

(让学生注意,要想把头脑中的这清晰的场面表达出来,必须得控制好语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词语说给慢一点,饱满一点,如“头钻出来了”,“头”后虽然没有停顿,但必须得停一下,把这个“头”说饱满一点,这样才能更清晰地表达。)

7、小结

现在我们应该很清晰蝉是怎样露出背,钻出头,伸出脚,以及最后又脱出尾的。

这是一个复杂的蜕变过程,你们说它在这个过程中,是不是会很痛苦或很困难呀?-(不会,“敏捷”“配合得自然协调”)

至此,你感觉这个脱壳的场面怎样?――(强调这一过程是奇特的)

8、感知写法

整个脱壳的过程这么复杂,可作者写得却十分的清晰,作者的文字就如同摄像头一样,让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。假如让我们来写,我们能写出来吗?

小讨论: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呢?

a、观察不够仔细。

b、表达不一定能清晰,要有一个好的写作顺序。

模块三:脱壳后的蝉

1、过了一会儿,蝉是依依不舍离开了自己的壳,这时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?自读下一节感知。

2、刚出壳的蝉是白色的,翅膀也很小,它是怎样变成能飞的蝉的呢?

再读这节,细细地看一番。

3、指导读,突出奇特。

4、总结,过渡到最后一节。

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的,奇特无比的蝉吧,它是那样――(让学生齐说几遍) 而留在一旁的蝉壳,――(同上)

模块四:拓展深化延伸

1、刚刚我们一起看了蝉的整脱壳的过程,我们感觉这个过程如何――奇特。

是的,脱壳的过程 ……此处隐藏22223个字……p>教学重难点:

1、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。

2、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。

教学准备:

幻灯,课件

教学时间:

2课时

第一课时

教学过程:

一、启发谈话,导入新课:

1、揭示课题。

2、说说你对“金蝉脱壳”的理解。

二、初读课文:

1、自读课文,看看本文讲了什么?

2、检查字词

柿子搜索花椒籽协调趴在抽搐配合

3、讨论:本文主要写了什么。

三、默读课文,理清条理:

1、默读课文,思考:文中那几段写我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过程?

2、集体交流:

第一部分(1-2)写叔叔的话激起了“我”的好奇心,“我”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。

第二部分(3-6)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。

第三部分(7)写蝉儿趴在树上,准备新的歌唱生涯。

四、学习第一部分:

1.指名读第1-2自然段。

2.出示:“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!”齐读。

3.哪件事“神奇有趣”?

4.出示:“夜幕降临,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,偷偷地爬到树杆上,脱掉它身上的旧衣,换上华丽的新装。”

(1)指名朗读。

(2)找出里面的动词。

(3)说说你的理解。

5.齐读第1-2自然段。

五、课堂练习

1、抄写生词

2、组词

搜()躲()椒()协()

艘()投()叔()办()

3、照样子写词语

依依不舍()()()

4、熟读课文

第二课时

课时目标:

分析、品读课文,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,学习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复习导入

1、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《金蝉脱壳》这篇课文,在文中,作者感叹道:“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!”“这”指的是什么事情?

2、除此以外,文中还有个感叹句,你能找出来吗?

3、出示“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!”指名读。

4、从这两个感叹句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,就是“神奇有趣、奇特动人”。

二、讲读课文第二段:

1、自读思考: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,你认为那种情景最“神奇有趣、奇特动人”?先将有关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,再与同学交流感受。

2、学生自读、圈画。

3、集体交流:

脱壳前:

1)指名朗读有关语句。

2)出示“突然,我发现了……停在那里不动了。”再请学生读,注意突出蝉的动作。

3)出示“夜幕降临,……偷偷地爬到树干上”对比两段话有什么不同?

4)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?(仔细观察)

5)出示“我轻手轻脚……时刻的到来。”再读读我是怎样观察的。强调“轻手轻脚、躲在、聚精会神”

脱壳中:

1)蝉脱壳的过程是怎样的呢?指名朗读有关语句。

2)填空“蝉的先露出来,接着钻出来,而后出来了,最后是脱壳而出。”

3)在这个过程中,你觉得那里最神奇有趣?

保护甲上颜色的变化:极淡的绿色—深绿色

眼睛——像花椒籽

蝉尾出壳一连串的动作:“仰”、“扑”、“抓”、“抽”等

出示图片,判断图片上是哪一个环节。

请学生模拟这个动作。

4)朗读课文

5)引导背诵:背诵这段文章,首先要记住金蝉脱壳的顺序,其次要记住这个过程中蝉身上发生的变化,以及最后蝉尾脱壳时的一系列动作。

脱壳后:

1)指名朗读相关内容。

2)刚脱壳的蝉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,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会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蝉一样。仔细读读这段文字,看看作者介绍了蝉在那几方面,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
3)指名回答相机板书:翅膀→大颜色→深翅膀→斑纹触角→光环

4)相机指导朗读

5)为什么他不把写翅膀的两处和在一起写?(观察的顺序)

6)引导背诵:可根据板书引导背诵。

三、讲读课文第三段

1、默读这一部分,想想“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”,看到了什么?

2、指导朗读。

3.总结全文:

学习本文,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?

四、练习

观察一种小动物,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它的`特点写下来。

△附板书

脱壳前

7、金蝉脱壳脱壳中背→头→脚→尾

脱壳后翅膀→大颜色→深翅膀→斑纹触角→光环

第三课时

教学目标:

1、扎扎实实地默写词语,并有针对性指导。

2、再次品读欣赏脱壳的过程,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。

3、再次体会作者表达观察方法。

4、指导学生完成一些配套作业,并有重点地进行指导。

一、学习第三部分

1.默读这一部分,想想“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”,看到了什么?

2.指导朗读。

3.总结全文:

你看,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。

学习本文,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?

演示过程,直观感受:

1.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,你的感受会怎样?想不想看一看?

2.仔细观察每一张图片,用自己的话说说蝉脱壳时的变化。(幻灯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,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。)

3.齐读: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!(板书:奇特动人)

二、总结全文,学法指导

1.课文记录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,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、生动,靠的是什么呢?(一双慧眼善于观察)

2.对,靠的是仔细的观察。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“观察”呢?

幻灯出示:搜索——发现——聚精会神地盯着——仔细地看着

3.前苏联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观察,观察,再观察。”由此可见,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。

4.处处留心皆学问,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,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?

(1)有顺序

(2)有重点

(3)有感情

三、拓展延伸,学以致用.

我们生活在农村,可以观察到许多动物,比如说公鸡打鸣,母鸡生蛋,小羊吃草,猫捉老鼠等等,今天,我们学习了课文,学会了观察的方法,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,进行细致的观察,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,配上图片,制成动物明星卡。

四、布置作业

小练笔:观察一种小动物,并写下来。

《《金蝉脱壳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