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班语言教案

时间:2025-08-25 04:04:10
中班语言教案汇编15篇

中班语言教案汇编15篇

作为一名教职工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,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案应该怎么写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教案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中班语言教案1

一、活动目标

1、幼儿在参观过程中观察价格,并初步学会认读价格。

2、幼儿在亲历买卖的过程中,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。

3、幼儿尝试制作价格表,进一步认识价格的结构。

二、活动准备

1、幼儿已有经验:对钱币面额已基本认识;能认读十位、百位数。

2、联系参观超市的有关事宜。

3、已制作好的价格卡若干,小卡片、笔等。

4、发动家长给幼儿每人五块钱,以便他们到超市进行自由购物。

三、活动过程

活动一:超市里的购物体验

(一)寻找、认识价格1。幼儿在超市里寻找价格,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价格的书写特点,了解价格通常都是用数字表示的,会有单位元,让幼儿在认识价格中认识小数点。

1、教师出示多种价格卡,幼儿由浅入深地学习认读百位、十位、带小数点的价格。

2、幼儿到各种商品前练习认读价格。

(二)体验买卖过程1。幼儿每人身上带了五块钱,教师了解幼儿想买什么,并一起讨论五块钱能否购买此商品。

1、由教师带领,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及付款,教师给予指导。

2、幼儿相互交流,分享自己购买的商品。

活动二:制作价格卡

(一)总结购物情况交流自己购买的商品,并展开讨论,巩固对价格的认识。

(二)分组制作价格卡1。幼儿画自己购买的和自己喜欢的商品,并为其标上价格。

1、幼儿给班级物品制作价格卡。

2、将制作好的价格卡放到相应的物品上,进行买卖游戏。

四、活动延伸

1、交给幼儿每人几张小卡片,请其在家与爸爸、妈妈制作大件物品的.价格卡,如电器的价格卡。

2、将制作好的价格卡带回园讲述,巩固对价格的认识。

3、教师总结,帮助幼儿理解金钱与劳动的关系,让幼儿体验父母的辛勤劳动,并养成正确的消费观。

五、设计评析

现代的孩子很早就能认识一元、五元、十元面额的钱币,但对于钱币与价格的关系依然比较模糊。此活动在现实、轻松的情景中,帮助幼儿获得这些知识,让幼儿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。

中班语言教案2

教学思路:

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、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。教学安排,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整体感知课文内容。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,生生讨论、师生探究,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,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。然后,教师创设生活情境,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。

教学目标:

1.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,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、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,积累运用词语。

2.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,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。

教学重点、难点:

1. 有感情朗读,体会寓言的.寓意。

2. 训练阅读能力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一、激趣导入

同学们学过寓言吗?(揠苗助长,守株待兔)这两个是寓言故事。寓言故事,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,揠苗助长,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,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。先看动画片吧。(播放动画片)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,这个有趣的故事,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。[板书:亡羊补牢] 齐读课题--《亡羊补牢》。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1.检查预习

师: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,那么在字词学习上,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?(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,交流字的读音,写法。)

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,相信大家肯定会读,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。

寓言 羊圈 劝告 街坊 窟窿 结结实实 叼走 后悔

(一位同学读,别的同学听,读对,出示正确的拼音,读错,纠正。最后齐读词语。)

2.整体感知

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,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,你还认识它们吗?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。思考一个问题,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。

请五位同学读课文,适时纠正读音。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。

3.语言训练:

师: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《亡羊补牢》 讲了一件什么事?

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,不听街坊的劝告,第二天又丢了羊。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,赶紧把羊圈修好,从此,再也没有丢羊。

(提示,第一次丢羊---第二次丢羊---最后---

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,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)

[师适机板书:第一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]

三、读中感悟,理解寓意。

1.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,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,寻找他丢羊的原因。

请大家默读1-3自然段。说说第一次丢羊后,养羊人的表现。(出示课文1-3自然段,同学默读)

(---他说:羊已经丢了,还修羊圈干什么呢?)

你读出了什么?(养羊人毫不在乎)

养羊人有那么多人,只丢了一只羊,他当然不在乎,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。他劝告他说---

(赶快把羊圈修一修,堵上那个窟窿吧。)

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,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。

(请几个同学读,指导朗读。分角色读对话,注意语气。)

2.养羊人的满不在乎,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?让我们学习课文4.5自然段,去那里寻找答案。

女生齐读4.5两段,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。(狼又钻进去,又丢了一只羊)

3.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?

(养羊人不听劝告,不修补羊圈,狼才会再次进来。)最后。他后悔了,听了邻居的劝告,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。

4.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?

不会,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。从此,他的羊再也没丢过。

讨论:现在补牢迟吗?

[不迟,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。]

5.揭示寓意:由此可见,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,只要( ),就( )。

故事我们学完了,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。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。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。亡,丢;牢,羊圈。

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,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?

(一个人做错了 ……此处隐藏9531个字……p>D.你们知道什么叫“进步”吗?(进步就是学会做以前不会做的事,是懂得更多的道理,更有礼貌等等)小朋友们希望新的一年自己有什么进步呢?

三、学习诗歌朗读:

1.结合挂图,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朗读一遍。

2.师:有没有发现老师在读星星、月亮和太阳说话的时候,语气有什么变化,哪个轻一点,哪个重一点?(星星—细声,月亮—大声,太阳—高声)细声,大声和高声有什么不同呢,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遍。

3.集体朗诵,注意用不同的语气朗诵相应的诗句。

4.分角色朗读:指定三个幼儿来扮演星星、太阳和月亮,教师和其他幼儿念剩下的内容。

四、掌握诗歌中句式:(建议:改成创编)

师:诗歌里面我们问星星、月亮和太阳,他们的回答都是新年,就是什么什么。刚才老师已经问过小朋友们你们眼中的新年是怎么样的,现在请你们像诗歌里的星星、月亮和太阳那样告诉老师你们觉得新年是什么好不好?(让幼儿用“新年,就是XX”来回答)

五、总结

中班语言教案14

活动目标:

1、尝试观察分辨礼物的包装特征,积极连贯地表达自己的猜测与想象。

2、在看看说说中,感受接受礼物和赠送礼物的快乐。

  活动准备:《礼物》PPT课件

活动重难点:

重点:观察分辨礼物的包装特征,连贯表达自己的猜测与想象。

难点:感受接受礼物和赠送礼物的快乐。

活动流程:

导入活动,引出话题——观察讨论,猜测想象——问题讨论,迁移经验

活动过程:

一、导入活动,引出话题

说说自己收到过的礼物。

提问:你们收到过礼物吗?把你收到礼物的事情来说一说吧!

小结:逢年过节和一些特别的日子,我们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。

二、观察讨论,猜测想象

过渡语:今天也是个特别开心的日子,小猴子准备了许多礼物,它想要送给它的好朋友。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子准备把礼物送给哪些动物朋友。

(一)、观察画面二、三,猜测小猴子送给老虎的礼物。

l提问:这份礼物是为谁准备的呢?(提醒幼儿仔细观察画面)说说你的理由。

小结:观察真仔细,我们可以从礼物盒的形状、颜色和花纹来猜可能会送给谁。

l提问:长颈鹿收到礼物怎么说,怎么做的呢?

小结:收到礼物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

(二)、观察画面四、五、六、七,猜测小猴子送给长颈鹿、大象和狮子的礼物。

过渡语:小猴子又要去送礼物了,看看这里有几份礼物?(引导幼儿读一读:一号礼物,二号礼物,三号礼物。)

1、幼儿相互讨论

提问:你认为几号礼物可能会送给谁?和旁边的朋友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。

2、幼儿集体交流

(1)猜测1号礼物:

l提问:这又是一份怎样的礼物?这份非常大的礼物会送给谁?说出你的看法?

小结:看得仔细,想的也很全面,不仅从礼物的大小、颜色,还能从包装带上的蝴蝶结来猜测。

l提问:收到礼物,大象会怎么表示自己的喜悦呢?

小结:大象收到礼物也很快乐,还和朋友分享了自己的快乐心情呢。

(2)猜测2号礼物:

l提问:看看这是一份怎样的礼物?可能会送给谁?

小结:我们可以从礼物包装花纹来判断接受礼物的`动物朋友。

l提问:收到礼物的老虎脸上是怎样的?它会说些什么呢?

小结:收到礼物即快乐又温暖。

(3)猜测3号礼物:

l提问:这份礼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,会是送给谁的呢?你是怎么想到的?

小结:你们真棒,能从细小的地方来判断接受礼物的人。

l提问:收到礼物的大狮子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?

小结:大狮子收到了礼物特别高兴,正在开怀大笑呢。

(三)观察画面八、九,猜测动物们送小猴子的礼物。

过渡语:过了几天,收到礼物的动物朋友决定也要赠送给小猴子一份礼物。

l提问:动物朋友准备的礼物可能是什么呢?

小结:你们看得仔细,猜得也有道理。

l提问:小猴子收到了什么礼物?它喜欢这份礼物吗?

小结:小猴子很喜欢溜溜球,都开心地笑裂了嘴。

l提问:现在所有的朋友都收到了礼物,也都送出了礼物,这时他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?为什么?你从哪里看出来的?

小结:收到礼物和赠送礼物同样快乐。

三、问题讨论,迁移经验

1、说说自己想赠送的礼物和对象。

提问:你们想不想送礼物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?那你们打算送什么礼物呢?

小结:送礼物表示自己对家人和朋友的爱,真是一件甜蜜的事情。

2、结束语:你们的礼物代表了自己对家人和朋友的心意,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贺卡给他们,走,我们一起去做贺卡吧。

中班语言教案15

一、活动目标:

1、欣赏诗歌,在图标的帮助下掌握诗歌内容,感受诗歌问答式的特点。

2、乐于倾听,交流关于春天的感受,丰富有关春天的经验。

3、能积极跟着老师做动作,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。

二、活动准备:

1、图标、问号3个、娃娃脸1个、跑 跳飞形象图各一个,小草小花小朋友的`笑脸。

2、布置春天的场景。

3、幼儿有过关于春天的经验感受。

三、活动过程

1、创设情景,导入活动。

教师:小朋友,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?你是怎么知道的?

2、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交流春天的感受。

教师逐一提问:春天来了,你看到来什么?听到了什么?闻到了什么?感受到了什么?

3、引导幼儿学习第一段诗歌。

(1)出示问号提问:春天这么美!那春天是怎么来的呢?

(2)幼儿发现掉在地上的花朵捡起:花开了,春天就从花朵里跑出来,教师边说边做动作。

(3)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。

(4)集体看图标朗诵。

4、指导幼儿用猜测、模仿的方法学习诗歌2、3两段。

(1)出示问号、草、跳的形象图提问:这里还有一些图,看着这些图你会说出春天还可以从哪里来呢?

(2)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说出第二段诗歌。

(3)师幼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第2段。

(4)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第3段。教师从胸前边拿爱心边说。

(5)带领幼儿一起朗诵第3段并做动作。

(6)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诗歌,并感受诗歌问答式的结构。

5、完整朗诵诗歌。

1、采用问答式来朗诵诗歌。

2、逐步减少图标,引导幼儿朗诵诗歌。

6、结束活动

教师:今天你们学会了这诗歌吗?现在我们到外面去找找,春天还可以从哪里来?好吗?

《中班语言教案汇编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